暮春四月,啾啾鸟鸣伴着微风朗日提前送来了夏的气息,竖梁社2021年度第一次项目考察开始了~
小伙伴们一起行走在春末的南方城市中,与建成项目回望对话,学习设计经验,感受设计与人文自然的融入发展。
本次按照平洲玉器小镇—南海新经济小镇—佛山夏南一乡村社区
—黄龙滨水竹廊—北滘镇花海戏台
—和美术馆—顺德IF1959柴油机厂的顺序进行考察
快快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回顾下这趟考察之旅吧~
☟
第一站:平洲玉器小镇
“天下玉,平洲聚”,在这里,各种老行尊大隐于市,琳琅小店分布在街道两边,盛产的平洲扣吸引着海内外淘客慕名而来,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玉文化小镇。交流的氛围带来革新的需要,“平洲珠宝玉器小镇装置艺术群”便诞生于这样的契机下。
▲小镇入口“门楼”装置中 咏玉名句镶嵌其中 相映成趣
跟随着项目设计师陈平,从“门楼”开始,徐步在小镇,途经“玉出于山”,最后到达“玉树临风”,听他为大家讲述3座艺术装置的设计理念和具体的施工细节,玉文化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每个置身街区的小伙伴面前~
▲陈平为大家讲解“门楼”
街区中心广场的“玉出于山”装置是整个小镇的点题之作,也是最合宜的标志。烟波淼淼,环玉其中,水流在装置中的应用为其增添了无尽美感。
▲参观“玉出于山”
来到“玉树临风”装置下,陈平分享了装置施工和交通划线时的一些趣闻。与“门楼”一起,这两座位于小镇入口的装置艺术为小镇勾勒边界,弥补了小镇缺乏标志性构筑的缺陷,使小镇以浓烈的珠宝玉器氛围凸显于周边街区。
▲“玉树临风”下的讲解
第二站:南海新经济小镇
从玉器小镇出来,驱车不久便来到南海新经济小镇,这里改造前为佛山市通储物流中心,存在大量大跨度厂房建筑,仓房进深大,园区几乎没有绿化,可以说是一座废弃的工业“城池”,经过竖梁社改造后,转变成为极具代表性的低密度舒适创意街区
▲行走在小镇
项目负责人林海锐向大家分享了整个园区设计中,外立面运用的大量创意手法。通过材料的材质,角度,颜色等方面的创新组合,在各处形成了丰富的立面变化,于观者而言,趣味十足。
▲HAICITY 会客厅内项目讲解
参数化穿孔板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锈钢板的再利用,镂空砖以及炫彩玻璃的运用,想必为小伙伴们贡献了许多灵感tips。
▲参数化穿孔板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应用,形成"心跳“图案
▲锈钢板镂空制造丰富立面视觉效果
▲钢筋串联镂空砖,通过砖的不同角度侧位实现立面丰富的变换效果
▲彩色玻璃廊桥
小镇的”南海文化中心“里,大量运用的木面设计吸引了大家驻足观察,通过主讲的讲解学习了解到原材在空间中的充分利用。
▲南海文化中心内的讲解
站在建成的现代街区走廊上,与旧厂房静默对望,这种新旧交替带来的错位感,恐怕只有置身其中才能切实感受了。
▲新旧交替的对望
第三站:佛山夏南一乡村社区
流水潺潺,微风不语,绿荫树下大爷们围坐下棋,孩童们尽情玩耍。下车后的小伙伴们置身夏南一社区,或临河而坐,或交流观察,与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一起融入街景中。
▲下棋的大爷们
小伙伴们通过触摸,观察,更直观的了解前辈们在当初设计时的去与留,以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社区内行走观察
金工向大家提到当初和朱sir就这里的休闲长凳是否需要靠背产生过分歧,以景为主,没有靠背限制的长凳将会是超free的全景观水休闲区,但从人出发,社区建设还是要更多地考虑临水公共活动的安全性,因此靠背还是得加~
▲临水长凳
▲秋千架的创意设计
第四站:黄龙滨水竹廊
从这一站开始小伙伴们正式进入曼妙的竹构世界,看竖梁社如何妙“竹”生花,将滨水灰空间与竹廊完美结合,打造出舒适亲水营地。
设计师黄文轩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滨水竹廊的构造心思及竹材的巧妙运用,并提出在吸收1.0版本经验基础上的工艺改进和力学优化。其中麻绳作为装饰巧妙掩盖钢结构,为防止形成“爆竹”而专门钻孔等工艺都吸引了小伙伴凑近观察。
▲竹廊下认真听讲解
建成后的竹廊下,吸引了村民来此娱乐休闲打卡,鲤鱼沙公园也因此聚集了更多的人气,还举办了冬瓜文化节等民俗活动,大家共同定义与演绎空间中的故事与场景,拉近彼此的关系。
第五站:佛山北滘镇花海戏台
与黄龙竹廊相隔不远的,是位于北滘花海中心的另外两座竹构建筑,尚未开放的场地始终对外保留着神秘感,因此在大家参观期间时有游客试图进来一探究竟。
设计师黄文轩和工程监管人淳祥刚淳工作为老拍档,分享了许多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趣闻和感慨,还向现场设计师着重提醒了在设计施工中钢管自重等等后期版本需要尤为注意的因素。
▲文轩与淳工一起分享
钟老师则和小伙伴们聊起了花海竹构的设计背景和理念。他表示竹构身处花海,又毗邻和美术馆,这种美的”包围圈“赋予了设计概念上的无尽灵感~形态上取花卉轻盈飘逸的美感,构造上划分出了演出与后台的功能区,兼顾了实用性和美观性。
▲演出后台的功能区分
在另一朵竹构“花瓣”下,看到小伙伴们对装饰性的棕绳颇感兴趣,淳工和大家聊了起来,3.0起采用的棕绳,正是淳工家乡的老人们取材并编织的。与竖梁社的合作让他开始思考是否能通过艺术的创建,改进工艺,进一步形成产业化,造福多一些的手艺人,让自然原材产生多一些社会价值,那么大家所做的这些事情,便格外有意义。
▲淳工为大家介绍工艺细节
再往里走,来到了网红风动通道处,白色钢管构成的曲面通道远观似有风吹过,设计师表示,880个风铃挂上后风吹铃动,配合花海,将形成一道绝美的春日胜景。
最后,所有小伙伴在"花瓣"中间合影留念,无人机视角下,巨型花瓣漂浮于花海水道边,只待与万千花海共同绽放于世。(PS:北滘花海戏台即将对外开放,关注已久的小伙伴们可以搓手期待啦~)
▲巨型花瓣漂浮于花海水道边
第六站:和美术馆
一路走走停停,这一站终于来到了小伙伴们期待已久的和美术馆,本站自由活动,充足的时间规划,足以让小伙伴们尽情游览。展出的展览中“超越——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更是大家排队再久也甘心的必看系列。
▲排队进入展览区
▲美术馆剧透合集
第七站:IF1959顺德柴油机厂
考察最后一站来到了最具时尚气息的IF1959柴油机厂。
参与项目改造的文朗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值得玩味的设计心思,通过外立面原材料的保留,把代表上世纪鲜明特征的照片和口号做成霓虹灯摆放,形成新旧对比的反差感,创造工业建筑的新体验,为柴油机厂60年后的新生增添无限新可能。大家纷纷用镜头记录所见,以便给予之后的设计更多的灵感与启发。
▲文朗为大家讲解复杂楼梯的改造应用
小伙伴们边走边看,听钟老师介绍利用楼梯,廊道,台阶等方式连接不同高差楼栋,创造与旧空间一脉相承的“新连接”空间的设计手法。园区旧亭的改造中,通过被刷白而固化下来的具体符号和新的抽象化表达并列在一起,相互映照,明确地表达出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新时代的向往。
▲不同高差楼栋间建立的”新连接“
▲旧亭改造
行走在改造后的柴油机厂,穿过亭台,廊道,屋顶,礼堂,充分感受被保留下的旧建筑“个性”,以及新材料,新设计赋予厂区的新”生“力量,结束我们最后一站的考察。
走了这么多路,咱们可是一路走一路拍,各角度大合照奉上~
大合照篇:
每一次的回溯,总是为了能更好地出发~竖梁社的旅程还在继续,相信会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福利超好,快速发展的竖梁社,希望有更多有能力有才华的小伙伴加入我们,期待下一次的考察之旅有你一起哦~